Click here to send us your inquires or call (852) 36130518
Click here to send us your inquires or call (852) 36130518
Click here to send us your inquires or call (852) 36130518
 
Feed RSS
互聯網 GDP Print
Thursday, 05 May 2011 08:11
2011年5月5日,刊登於《星島日報》

相信不少朋友都會抽空上網,用facebook聯繫親朋好友,又或者瀏覽YouTube短片;其實,互聯網不但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且,對本地經濟也有很大貢獻。最近,香港Google委託波士頓諮詢公司撰寫一份研究報告,專門探討互聯網怎樣促進香港經濟的轉變。原來,在大家不知不覺之間,互聯網於○九年為我們貢獻了九百六十億港元,約佔本地生產總值(GDP)的百分之五點九,預計到了二○一五年,更可佔百分之七點二。究竟,互聯網為甚麼可以有如此強勁的表現呢?

強化現有支柱產業

Read more...
 
互聯網貢獻本地經濟5.9% Print
Wednesday, 04 May 2011 11:17

剛出席了波士頓諮詢公司(BCG)在今日下午舉行的記者招待會,BCG在會上發表了題為《經濟騰飛  港繫全球:互聯網帶動香港經濟轉型》("The Connected Harbour: How the Internet is Transforming Hong Kong's Economy") 的報告。報告估計,互聯網於2009年為香港經濟貢獻960億港元,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GDP)5.9%這個比率預計每年將有7%增長,比GDP預測增長率4%為高。預計到2015年,互聯網將為本港經濟貢獻達1,460億港元,將佔GDP 7.2%

Read more...
 
政府有新工具推新產業? Print
Thursday, 28 April 2011 08:50

2011428日,刊登於《星島日報》 

過去兩星期,在報上讀到梁振英先生的文章,講述新加坡的經濟發展;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在文章結尾指出,新加坡工具箱中的工具,比香港更為齊全。我相信,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令新加坡過往十多年的發展,不但在速度上似乎比香港快得多,而且能夠促成多元經濟發展。反觀香港,以往憑藉一些優勢,例如政府積極不干預政策、最自由的市場、簡單低稅制等,固然令金融、貿易等行業獲得較大發展;不過,香港若然要發展新產業,再沿用以往的模式,是否適宜、又或者是否足夠呢?

 

星發展新產業 

Read more...
 
變身中的工業邨 Print
Thursday, 21 April 2011 06:31

2011421日,刊登於《星島日報》

不知大家對於工業邨有甚麼感覺和印象?如果是二十多年前,大家可能只會想起加工廠、食品廠之類。至於我自己,最大的印象是電視台,因為無綫、亞視和鳳凰衛視現時都設於工業邨內,我不時要入邨內做訪談節目。由此可見,工業邨也在變化之中。最近,立法會有一場討論,議題是怎樣進一步活化工業邨,尤其是配合國家「十二.五」規劃,令到本地六大優勢產業有更大的空間發展。

四類公司急需活化

Read more...
 
聯合國資訊腦震盪 Print
Thursday, 14 April 2011 10:03

2011414日,刊登於《星島日報》

這個星期,香港舉行了一個有趣而又重要的活動,首度主辦世界信息峰會大獎(WSA),並獲得一百六十個國家和地區的六百項作品參賽。在幾天之內,由早至晚,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評審們都忙於審核各參賽的創意方案。原來,WSA以聯合國世界信息社會首腦會議作為框架,每隔兩年在不同城市舉行一次。在香港舉辦這活動實屬難能可貴,可以讓全球各地的資訊及通訊科技(ICT)專家進行創意腦震盪,我也趁機參與交流,希望從中「偷師」。

創意五花八門

Read more...
 
輻射無邊界 Print
Thursday, 07 April 2011 03:42

201147日,刊登於《星島日報》

剛剛去了一趟日本。回程飛機着陸後,航空公司職員如常在出機閘口前等候,與以往不同的是,她問我有沒有興趣做輻射測試。一來出於好奇,二來為了讓家人安心,我決定一試,跟著她走到二樓的檢測中心。據說,該處是上次沙士肆虐香港時期加建的,工作人員都配有全套專業裝備,令現場平添一點緊張氣氛。整個檢測過程只花了幾分鐘,把我從頭到腳測量了一遍,檢測結果完全正常,總算舒一口氣。

千里送水  為同事打氣

Read more...
 
香港是否已被規劃? Print
Thursday, 31 March 2011 08:12

2011年3月31日,刊登於《星島日報》

在北京召開兩會期間,本地傳媒曾有一番爭議:在「十二.五」規劃下,香港是否已「被規劃」?答案可謂見仁見智。如果香港甚麼事情也不做,坐等「阿爺」分配好處,可算被規劃;然而,我覺得,如果香港人經過充分討論,向國家反映意見,表明我們希望擔當甚麼角色,這與其說是被規劃,不如說是積極的參與。立法會剛剛就「十二.五」規劃進行辯論,探討香港未來的發展方向,我有兩項關注點。

開啟「大門中的小門」

Read more...
 
從傳統物流到智慧物流 Print
Thursday, 24 March 2011 02:58

2011年3月24日,刊登於《星島日報》

隨着互聯網經濟來臨,各行各業都要蛻變求存,物流業也不例外。過去百多年來,香港是個國際商貿城市,物流業相應成為一個強項,貿易及物流業在本港支柱產業中規模最大,在○九年佔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二十四點一,僱用近七十九萬人。不過,隨鄰近地區發展,無論海陸空物流,香港都面臨很大的競爭。究竟,香港應該怎樣鞏固其物流中心的地位呢?

「物聯網」未來發展方向

Read more...
 
創新招 搞好港科技 Print
Thursday, 17 March 2011 06:47

2011年3月16日,刊登於《星島日報》

 

剛剛在電視上看到溫總理對香港的評論,認為本港要改善民生,我更特別留意到,他提出香港應搞好科技,而我相信,這正是曾班子的弱項。眾所周知,香港坐擁龐大儲備,要發展科技,絕不缺錢。事實上,政府過往投放了不少資源,在一九九九年曾注資五十億港元,設立「創新及科技基金」(下稱「基金」),已資助逾二千二百個項目,但給人的感覺是,政府努力有餘,成效不足。在我和一眾議員推動下,政府終於肯作出檢討。

 

政府出新招用好50億 

Read more...
 
IT業界團結的聲音 希望劉局長聽到 Print
Tuesday, 15 March 2011 09:17
剛剛舉辦了一次預算案論壇,好多謝IT業界很多朋友參與,現場所見,有八十多人。而我自己,更有兩項特別深刻的感受:
 
首先,業界朋友不但很有危機感,而且肯講出真心話,不論是吐苦水,還是講述對業界發展的期望,十分清楚顯示到,大家非常關心香港的未來,尤其關注IT人才的斷層、以及IT人才怎樣可以有更好的發展機遇,大家的聲音相當一致。
 
其次,大家不約而同提到,發展數據中心,不單對於IT業界,而且對於各行各業,都有很多好處;鄰近地區,包括國內和新加坡,在這方面非常進取,香港怎樣利用優勢去急起直追?大家提了不少寶貴意見,我自己也獲益不淺。
 
我希望,出席論壇的劉吳惠蘭局長及一眾官員,真的能夠虛心聆聽,但更重要的是,要落實為政策、行動。
Read more...
 
<< Start < Prev 1 2 3 4 5 6 7 8 9 10 Next > End >>

Goto top
  Copyright © 2010 Hon. Samson Tam's Official Website.
  Designed by Smart - Strea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