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ion Official website of Hon. Samson Tam Wai Ho, JP. Member of Legislative Counci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ex.php/legco-speeches/motion Fri, 29 Oct 2010 13:21:55 +0000 Joomla! 1.5 - Open Source Content Management en-gb 07.07.2010 譚偉豪議員就「發揮青年人公民參與力量」議案發言 /index.php/legco-speeches/motion/461-07072010- 譚偉豪議員就「發揮青年人公民參與力量」議案發言

二零一零年七月七日  

主席:

我動議通過印載於議程內的議案。 

第一部份:【網絡世代激發社會運動,青年人期望在改革中發揮參與角色。】

主席,我今日動議的議案係:「發揮青年人公民參與力量」,青年人係社會嘅未來,我哋應該要發揮佢哋嘅參與同智慧,一齊去營造一個屬於佢哋嘅未來社會。

主席,我今日嘅發言主要圍繞3方面:第1點我想講嘅係,政府一定要深深明白,網絡世代已經來到,而且會激發更多社會運動。呢一代青年人隨網絡一起成長,被稱為網絡世代(Net Generation),依本書—「N世代的撞擊」,就給我很大的啟示。依個作者為寫依本書,訪問咗12個國家,超過7000名年齡界乎16-29歲嘅青年人,結果發現佢哋有2個特點:

(i)  網絡世代敢於挑戰權威,講求人人獨立和平等;

(ii) 網絡世代追求個人的選擇自由和表達自由。

正因為網絡世代有呢兩項特性,激發更多社會運動,青年人期望在這些改革中,可以發揮參與嘅角色,成為推動社會變革的一股力量。

<實例>當世貿組織在美國西雅圖舉行會議,反全球化人士借用互聯網,在當地發起大規模示威抗議;此外,菲律賓民眾曾經通過互聯網和手機串聯,在首都馬尼拉舉行集會抗議,迫使埃斯特拉達總統下台。內地網民亦曾經發起集體抵制法國連鎖超市「家樂福」。

所以,大家唔好以為,香港因為有社民連三子,先至令到一些青年人特別激進,事實係,青年人希望參與社會運動進程,係全球嘅普遍現象;政府亦唔好諗住要改變呢種現象,因為咁樣等於係「痴人說夢」。

相反,政府一定要學習認同網絡世代,青年人有較為激進的行為,是完全健康,而且對社會是有價值嘅,所以政府唔應該將佢哋當作為另類選民,以千方百計去安撫佢哋,希望可以令佢哋和諧一點,這是於是無補,唯一做法是讓佢哋一齊改革社會,參與其中。

第二部份:【政府官員要克服「網絡焦慮症」,預備一個更好的環境,令香港邁向民主2.0】

主席,我想講嘅第二點係,政府唔好墨守成規,一定要與時並進,特別政府官員要克服「網絡焦慮症」,預備一個更好的環境,令香港邁向民主2.0。如果要問,係政府裡面,邊嗰會怕咗網絡呢?我諗好多人都估到係特首,事關我舊年五月十四日已經係呢度向特首提問,問佢夠唔夠膽、同埋有冇打算舉行「行政長官網上答問大會」,至今雖然未有下文,但的確佢響網上亦參與唔少,特別係最近嘅起錨行動,可以見到佢響度慢慢改變中。

點解特首同埋其他政府官員會患上「網絡焦慮症」呢?(i)時間壓力焦慮:大多數官員嘅時間表都忙到透唔到氣,仲邊有時間同網絡世代進行互動溝通?(ii)委屈感焦慮:在網上聽到或睇到針對自己的批評和指責,很多時都尖酸刻薄,令佢哋覺得「吃力不討好」;(iii)網絡問責焦慮:官員既要面對「行政問責」,仲要面對「網絡問責」,因為在網上講錯說話,好容易會被人無限擴大,加上好多時都要即時回應,所以佢哋會加倍緊張。

如何化解網絡焦慮症?其實,最緊要佢地願意放下身段,肯在「網海」暢泳,同時,官場中亦要有容忍犯錯嘅文化,讓高官即使偶然講錯說話,亦可馬上更正,當然高官都要有胸襟,接受被人鬧,能然做到依一步,佢哋遲早都會適應。就好似做議員,點都要落過區,接受過選舉洗禮。

講到呢度,我都好同情一批開咗facebook交差嘅副局長同政治助理,某程度上佢地其實係「苦主」,事關政府在這方面係三無:對社區媒體無系統嘅策略,亦無技術支援,更加無「網絡問政」制度,好似點樣去收集問題、用乜嘢標準同方式篩選問題並作答、幾時回覆等等,一概欠奉。我認為,政府應該睇吓歐美國家,特別係美國同英國,佢哋有好多例子可以作為政府嘅參考。

政府另一樣要做嘅,就係制訂清晰的公共資訊開放政策。主席,我希望政府明白到,在網絡世代,贏得市民的信任與否,取決於資訊透明化的程度,如果官員隱瞞資訊,網絡世代就會認為當中可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政府必須採納「透明化」為核心價值,近年,很多市民都關注到香港現有的《公開資料守則》的成效,申訴專員公署便揭示了政府推行《公開資料守則》的7宗罪,究竟是否應該訂立《資訊自由法》,以及是否把公營機構納入《守則》的規範中?我覺得,政府和社會各界都應該深入探討一下。

事實上,在進入網絡2.0 時代之後,青年人愈來愈積極討論各項社會議題,更逐漸成為社會上其中一個重要的議政群體,「網上問政」的風氣在國際間愈來愈普遍。美國總統奧巴馬最能夠認識到網絡世代的公民參與力量,響競選總統期間,會善用互聯網去凝聚支持他的力量;當選後,佢又透過「網上議政會議」(online town hall meeting),直接同民眾交流。佢嘅例子正好體現咗由民主1.0進化到民主2.0。第一代民主(Democracy 1.0)確立了選舉制度和可信任的政府機構,但民眾幾乎沒有真正參與政策制定;今天由N世代所推動嘅,係第二代民主(Democracy 2.0),以「市民積極參與商議」為特色。

第三部份:[政黨和NGO都要參與推動]

主席,第3點我想講嘅係,要推動青年人公民參與力量,我哋議員、政黨和NGO絕對有好大責任。點解我會咁講?因為議員、政黨和NGO,都係市民和政府之間嘅橋樑,但政黨和NGO應該點做呢?我認為,網上問責是有助政黨和NGO開拓空間,政黨和NGO應該多聘用青年人,授權他們,提升他們,讓他們為你嘅組織帶來真正嘅變革。

政黨要年青化,亦要善用網絡力量。例如美國猶他州有立法委員,會在網站上張貼州議會正討論嘅法案,民眾可以隨時上網表達意見。如果我哋立法會議員同政黨都可以做到善用網絡,讓市民共同參與討論各項法案,凝聚網絡智慧,我相信,咁樣絕對有助增加議員和政黨的認受性。

至於NGO方面,我認為,網絡化係NGO必走之路,傳統嘅NGO必須吸納網絡聲音,提供更多網絡化服務。所以我同張國柱議員正努力推動本港發展「網上社工」,另外我同社聯亦正密切關注,弱勢社群日常使用資訊科技遇到困難嘅問題。而創立電子社區,提供新型式服務,亦是NGO未來發展嘅大勢所趨。

主席,傳統上,要落實有效管治,要靠官員智慧,到咗而家,係要靠社會智慧。因此,政府要參與,政黨要參與,NGO要參與,青年人要參與,從而共同推動社會改革。 

[總結]

主席,我重申,要發揮青年人公民參與力量,必須三方面配合:(一)政府唔好怕、唔好阻攔,要讓青年人有機會參與社會改革運動;(二)政府必須克服對網絡嘅恐懼,將透明化變為核心價值;(三)政黨和NGO都要共同參與。我相信,我哋一齊努力,將社會上的不同矛盾,化成整合的力量,促成社會的變革和進步,令香港社會更公平,更開放。

主席,我謹此陳辭。

]>
Motion Fri, 09 Jul 2010 10:09:39 +0000
26.05.2010 譚偉豪議員就「積極執行『粵港合作框架協議』」議案動議修正案發言 /index.php/legco-speeches/motion/420--26052010-

譚偉豪議員就積極執行粵港合作框架協議議案動議修正案發言

二零一零年五月二十六日

主席:

我今日提出修正案的目的,是希望政府在落實執行粵港合作時,必須做好三方面:(一)配合人才培訓;(二)積極推動科技創新;(三)配合香港發展高端產業。因為我深信,做好這幾方面絕對是香港經濟增長的原動力。

第一,在人才培訓方面,人才是未來知識型城市最需要的,究竟香港有沒有培育人才的機制呢?無可置疑,在粵港合作上,人才培訓是香港的強項,因為香港過去投入很多資源在教育發展,香港的大學擁有一流的師資,科技研究和學術論文方面亦非常卓越,這些都是香港人才培訓的優勢所在。而在過往粵港合作的領域上亦做了很多,例如本港多間大學近年已紛紛到內地開設分校和合作研究機構,其中本港大學已設立了多間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很多研究生亦來自內地。究竟將香港教育的輻射面擴大至內地,對香港是好是壞?香港應該如何定位?政府有否做這方面的研究呢? 

我相信,將香港教育品牌出口到珠三角,吸納更多具潛質的學生,對粵港的科研發展絕對有好處,同時亦可以增加產業發展的機會。其實,隨著香港大學北移,特區政府有必要制訂更清晰的產學研發展政策。例如過去十年香港較少人讀科研及工程科目,因為學生的實習機會少,預計未來的機遇亦不及商科,但現在本地學生到內地實習和發展機會都相應增加,所以我估計未來或者可以將學生傾向讀商科的現象扭轉過來。

第二,在落實推動科技創新方面,是帶動經濟新增長點絕對重要。究竟哪些領域最重要呢?前幾天,我和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官員見過面,據他們介紹,廣東省就現代信息服務業制訂了5個發展重點,包括(一)鞏固基礎性信息傳輸服務業、(二)鞏固集成電路設計業、(三)提升網絡增服務業、信息技術服務業,以及動漫與網絡遊戲業、(四)加強三大軟件產業、(五)培育雲計算及數字媒體內容業在內的五大新興產業。

相對香港而言,我們都有六大優勢產業,我是認同這個發展方向的。而六大產業中的創新科技、文化及創意產業、檢測和認證,以及環保產業,都涉及科技創新的範疇。究竟粵港可以如何配合發展六大優勢產業,尤其是當中涉及的科技創新範疇?而香港六大產業在融合互補上有何契機呢?考慮這些問題之前,我們應該先了解內地的規劃,然後才可以定出香港的角色。

根據廣東省的規劃,每個城市都有清晰定位,例如,將佛山建構成全國網絡創新創業孵化中心和衛星導航產業基地、東莞就要打造成國際信息服務產業和技術承接基地,還有惠州、中山、江門和肇慶,都有明確的發展目標。我認為,特區政府都應該協助本地相關產業爭取在內地的定位,並配合適當的政策,這方面必須要粵港兩地政府共同研究,才可定出有效的粵港合作方案。

第三,在發展高端產業方面,將科技產業化,香港是最弱的,所以要借助粵港合作來推動。據我了解,廣東省的產業化過程中主要有兩招:(一)每個行業建立產業聯盟。但香港很難跟廣東省一樣,建立行業的產業聯盟,所以香港應該探討一下如何促進兩地聯盟的交流和合作呢?(二)打造新產業的示範工程。如果香港能夠爭取這些示範工程,絕對是產業化的一個先機,例如在交通運輸信息服務、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卡應用、物流通關便利化、電子簽名數字證書互認等方面。我相信,香港絕對可以成為未來物聯網和雲計算的示範基地。

要做好粵港合作,還有兩點最關鍵的:第一,是特區政府會投放幾多資源,推動粵港創新科技產業發展呢?根據剛於兩星期前廣東省政府發表的一份文件,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方面,在「十二五」期間,廣東省財政每年新增安排20億元,合共100億,重點支持引導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信息網絡及物聯網應用。至於香港,特區政府一直都未有明確交代這方面新的財政承擔,令人廣東省走得快,而香港走得慢,這是很可惜的。

第二點是政府必須做到落實分工,明確交代粵港合作框架下,每個範疇會由哪個官員負責,以加強粵港合作的透明度和提高合作的效率?我知道,廣東省會在粵港合作框架下,制訂粵方的對口負責官員名單,如果港方能夠作出同樣的安排,清楚交代每個範疇所負責的官員,相信將有效提升粵港合作的成效及透明度。我剛才提出財政安排及對口負責官員的兩個關鍵問題,我期望特區政府能夠認真研究及跟進。

主席,本人謹此陳辭。

]>
Motion Mon, 31 May 2010 03:15:44 +0000
04.03.2009 譚偉豪議員就「積極推動《珠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配套政策」動議修正案發言 /index.php/legco-speeches/motion/140-04032009- 譚偉豪議員就積極推動《珠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配套政策
動議修正案發言

二零零九年三月四日

主席先生:

《珠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絕對係對香港融入區域發展嘅重要文件,整個區域轉型係事在必行,而香港日後可以扮演乜嘢角色,係問題所在。我上個月係本會動議“推動本地創意產業發展”,我諗我地都希望,香港可以發展成為珠三角創意產業嘅龍頭,但如果政府唔去爭取、唔去做嘢,都幾難實現。所以,黃定光議員提出嘅動議,我係完全贊同嘅。香港要往前走,一定要同珠三角地區形成一個大嘅經濟圈,但係香港點樣同其他城市分工合作,就變得好重要,因此,特區政府應該盡快確定香港嘅定位,令到我地係珠三角發展中搵到我地嘅角色,咁香港先至可以發展新經濟,創造更多高增值嘅就業機遇。

我今次提出修訂,加入綱要裡面有關「數字珠江三角洲」嘅概念,令到香港同珠三角融合,修橋搭路固然重要,但係係知識型經濟中,實現資訊網絡嘅建設和互通,先至令到整個城市群產生更大嘅協同效應。綱要裡面所講嘅「數字」,即係香港人講嘅「數碼」,我地大家都好關注,點樣建立一個互聯互通嘅數碼平臺,同珠三角地區一起,推動數碼創意產業嘅發展。

綱要裡面指出,香港係珠三角通過合作,可以繼續為區域扮演國際金融中心嘅角色。除此金融體系嘅優勢之外,我覺得香港係資訊網絡上亦擁有絕對優勢,我地既有資訊自由,又有健全法制,知識產權又受到保護。我地擁有世界一流嘅電訊網,我地嘅數碼電視同埋IPTV(網絡電視)已經係三網合一,而珠三角規劃綱要雖然提到要落實電信網、互聯網和廣播電視網「三網融合」,但目前仍然係度規劃緊,香港係呢方面已經累積到唔少經驗和優勢。

究竟「數字珠三角」可以為香港提供乜嘢機遇呢?

1.    成為區域數碼娛樂媒體中心

數碼創意產業毫無疑問蘊藏著巨大嘅發展潛力,以美國為例,係iTune Store數碼唱片店流行之後,數碼音樂銷售額從2003年嘅2,000萬美元,上升到2007年嘅29億美元,係同期整個唱片銷售額所佔百分比亦由0%上升到15%,而且呢啲數值仲係持續上升。香港到而家都未能發展類似嘅iTune Store,係因為本地市場實在太細,如果能夠透過「數字珠三角」呢個平臺打入當地市場,就可以令我地嘅創意產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鑒於電影、音樂都係本港創意產業嘅強項,我相信,香港絕對有條件成為珠三角區域嘅數碼娛樂媒體中心。

因為,香港係版權保護方面係亞洲做得唔錯,如果令兩地優勢互補,就可以形成一個巨大嘅平臺,進行視像、音樂等各種數碼娛樂內容嘅交易。當然,要令到業界嘅期望成為現實,特區政府亦應該爭取同內地商討,便利跨境網上付款同埋打擊網上侵權等問題。

2.    成為區域數碼出版中心

本來,香港傳統出版業如果要打入內地市場,係困難重重,因為一定要向內地同業買書號才有可能成事,但係,數碼出版和網絡文學係內地已有一定嘅發展,呢方面嘅限制亦較為寬鬆,如果透過「數字珠三角」平臺,香港就可以憑藉本身緊貼中外潮流文化嘅優勢,發展為珠三角區域數碼出版中心。

事實上,我係二月中旬同本地一啲業界朋友去過台灣考察,瞭解一下臺灣點樣推動創意產業。台灣數位出版聯盟嘅朋友亦同意,未來嘅創意產業,一定係朝著內容數碼化嘅方向走,而數位出版嘅發展範疇係相當廣泛,包括數碼出版典藏、數碼學習、數碼影音應用、數碼遊戲、電腦動畫等等,形成數碼內容嘅產業鏈。台灣業界朋友亦期望,透過台灣和香港業界係呢方面進一步合作,可以一齊發展內地市場。因此,有咗「數字珠三角」呢嗰平臺,香港實在係好有條件成為區域數碼出版中心。

3.    成為區域電子教育和培訓中心

香港嘅優勢之一,就係係大學教育方面,而隨著網上學習愈來愈流行,我地應致力於令香港成為珠三角區域電子教育和培訓中心,開拓電子教育市場,以促進珠三角地區知識經濟產業發展。同時,可以利用電子學習去培訓人才,推廣終身化電子教育學習,提高珠三角人才嘅競爭力。

業界朋友提議,如果能夠容許本地大專院校在珠三角開設虛擬大學課程,學生可以從網上學習取得部分學分,部分學分則到本港學習取得;咁樣做有助於結合虛擬大學模式,鞏固香港作為區域教育樞紐嘅地位。

但係,香港如果要成為珠三角區域嘅數碼娛樂媒體中心、數碼出版中心、電子教育和培訓中心,至少要在CEPA框架下做好兩件事:其一,要同內地合力建造一個優質的網絡平臺,為了讓兩地的數碼網絡可以順利融合,特區政府應該同廣東方面爭取,向香港電訊網絡商開放市場,讓我地業界可以參與當地電訊網絡。事實上,除了電訊網絡的融合,香港係數據網、Wifi網等方面,都應爭取與珠三角互聯互通。

其二,更重要嘅係,特區政府應該協助業界爭取,係廣東先試先行,容許香港的數碼內容可以進入內地,降低入場門檻,減少審查,例如,爭取盡快讓本港電視台取得廣東落地廣播權,放寬對香港ISP(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嘅發牌,容許本港數碼出版和網上遊戲取得發行權,給予本港電子教育和培訓更大的空間,所有呢啲措施,都係為咗落實兩地嘅數碼多媒體內容互聯互通,促進數碼創意產業嘅發展,令香港可以向新經濟轉型,創造更多高增值嘅就業機會。

主席,我謹此陳辭。

]>
Motion Wed, 04 Mar 2009 10:40:18 +0000
04.02.2009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推動本地創意產業的發展」議案總結發言 /index.php/legco-speeches/motion/121-20090204-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推動本地創意產業的發展」議案總結發言
二零零九年二月四日

(轉載自: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902/04/P200902040314.htm)

立法會: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推動本地創意產業的發展」議案總結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為今日(二月四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劉吳惠蘭就「推動本地創意產業的發展」議案的總結發言全文(只有中文):

主席:

     多謝各位議員就香港創意產業發展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我很期望與議員及業界攜手合作,推動本地創意產業發展。

     在財政司司長的領導下,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將負起統籌發展本港的創意經濟,和制訂全面的政策及配套措施。為確保政府與業界可以就加快發展本地創意產業方面有一致的方向,我們在過去數月與來自不同創意產業範疇的業界代表會面和研討,聽取了他們的意見。我們亦研究了其他注重發展創意產業地方的經驗。根據業界的意見及我們研究的結果,我們已初步制訂了推動創意產業的發展策略,其中有不少地方與各議員提出的意見不謀而合,我希望可與議員分享。

     在發展策略方面,我們的願景是將香港發展成為區內的創意之都。我們要採取的步驟應是多方位去推動這方面的工作。以下有數方面是我認為可與議員和業界一起去推動的。

     第一是在栽培創意人才方面。大家也提到,推動創意產業必定要致力培育本地創意人才,使他們成為發展創意經濟的中流砥柱。早前我們透過「電影發展基金」支援一項將動畫融入高中視覺藝術課程的計劃。該計劃的目標是要培養中學生對動畫及電影技術的欣賞力及激發他們的創意,鼓勵他們將來投身創意產業行列。此外,我們亦鼓勵內地及海外創意產業人才匯聚香港,與本地人才互相交流合作,令本港創意產業能多元發展。

     第二方面,在促進創意產業企業的成立及發展,我相信我們也應訂立策略。我們會為本地創意人才提供各項支援及培育服務,協助他們創業,使本地創意產業能茁壯成長。我亦想藉此機會多謝議員在早前的財務委員會會議上,支持撥款2千5百萬元延續數碼港的數碼娛樂及培訓計劃,為新成立的中小型數碼娛樂公司提供辦公室、培訓機會、國際網絡及推廣支援等服務。我們會加強這方面的工作,令更多創意企業可以受惠。此外,數碼港、生產力促進局等支援業界的組織,亦會利用互聯網及新媒體等新技術,提高本地創意產業的競爭力,並協助傳統產業採用各種先進科技來轉型,使這些傳統產業能與時並進。

     第三方面,我相信我們應擴大創意產業的本地市場規模。我們建議透過增加需求,擴大創意產業的本地市場規模,令本港創意產業可以持續發展和經營。這措施將包括鼓勵政府部門及私營機構更廣泛採用創意產業,從而擴大市場對創意的需求。最近財政司司長作出創新嘗試,以漫畫形式推廣財政預算案。此舉除了可令市民更容易明白政府各項財政政策外,同時亦標誌著政府支持香港創意產業的決心,並以身作則,向各界推廣更廣泛採用本地創意產業。

     在營銷及推廣方面,多位議員也提出要向內地及海外推廣本港創意產業的成就,藉此協助本港創意產業開拓內地及海外市場,這也包括內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區—舉辦的多個創意產業推廣活動。我希望在此舉些例子:我們在去年5月與業界一同參與在深圳舉行的第四屆中國(深圳)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並舉辦「香港日」活動,向內地推廣香港創意產業成就,以及支持各個代表不同創意產業範疇的行業組織,參與在內地及海外的推廣活動,例如支持香港設計中心去年在歐美四個主要城市巡迴展出為慶祝香港回歸十周年而創作的「9707」香港設計。此外,我們亦會在香港舉辦國際性推廣活動,藉此鞏固香港作為區內創意之都的地位及加強本地創意產業與內地及海外業界的合作。我們亦將會與本地創意產業界、非政府機構、以及其他團體及私人企業合作,全力參與在2010年於上海舉行的世界博覽會。這項盛事是宣傳香港作為擁有優質生活和具創意城市的大好機會。

     在創造創意產業社群方面,湯家驊議員提到發展創意產業要有適當的環境,科學園和數碼港體現了創意社群的重要。其實香港有很多地方也以常駐的創意活動見稱,我們可以在既有模式上加以發展,凝聚創意產業社群,使其可以發展成為香港創意經濟的中心點。

     另一點是要營造創意氛圍,很多議員也提過這一點是發展創意產業的一個重要元素。我們應該透過營造和推廣一個更具創意的環境,凝聚參加創意活動的人士,以建立創意氛圍。這與譚偉豪議員建議營造有利推廣創意產業發展的社會文化,鼓勵市民要有探索和求新的價值觀,以及余若薇議員提出改善創意產業營商環境的建議不謀而合。自本財政年度起,政府每年會預留1千萬元,用以在社區以及向年青一代推廣創新文化,藉以幫助社區建立更有利於發展創意的氛圍。我們希望將本港定位為區內具創意的城市,推廣香港成為亞洲創意樞紐,這與譚議員爭取香港成為區內創意發展的火車頭,完全一致。

     這些皆是我們初步與業界討論得來的發展策略和方向,我們會根據業界及各位議員的意見再作修訂,並就創意產業的長遠發展進行深入研究,以制訂整體長遠政策目標。

     譚議員及多位議員都提出了要建立一站式平台,一方面協調不同部門的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促進創意產業的跨行業合作。行政長官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宣布設立專責創意產業的辦公室,與業界合力推動創意產業發展。我很多謝葉劉淑儀議員對我的政策局的工作的關顧。其實政府已決定於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成立專責的辦公室,我和我的同事一定會悉力以赴,與業界緊密合作,為業界提供更佳的一站式服務,及就創意產業發展作出長遠規劃及策略研究。我們於下星期會就成立專責辦公室的人事安排和架構,向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匯報詳情。從我們與創意產業界代表的會面之中,我得悉業界普遍支持成立專責辦公室的建議,並期望辦公室能與他們合作,一起推動發展本港創意產業。我希望成立辦公室的人事安排能得到議員支持,稍後我們會提請人事編制小組委員會及財務委員會通過和批准有關建議。

     在資源方面,譚偉豪議員提出要確保有足夠資源落實政策及實現目標。其實在好幾方面,政府已推出了多項措施,包括向「電影發展基金」注資3億元及成立2億5千萬元的「設計智優計劃」,分別支援電影及設計界,以及撥款一億元支援「香港設計中心」運作等。正如行政長官於施政報告所說,我們會透過整合資源,為創意產業提供更有效的支援。除此,我們現正考慮其它更進取的方案,一有定案便會向議員報告。用公帑支持創意產業,可以直接帶動創意產業的發展,部門明白公帑一定要用得其所,所以一定會小心批核撥款,但創意產業是一種獨特的行業,與其他產業性質不同,注重嘗試創新,需要彈性,未必一定可以於短時間內取得成果。故此一般衡工量值的方法或控制撥款支出的規條未必完全適用。我希望議員能鑒於創意產業的特質,在審批撥款申請及訂定撥款框架和要求時,給予業界適度的自由空間。

     至於譚偉豪議員、陳茂波議員、以及多位其他發言的議員提出政府應提供各種包括稅務優惠在內的誘因,幫助香港企業向高增值產業轉型,其實香港的低稅率、簡單及明確的稅制本身已是吸引在港營商的誘因。在本港的低稅率下,倍數扣除開支只能提供有限的稅款減省。此外,香港一向致力維持稅制的中立性,為不同業務的企業提供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給予某類開支倍數扣除無異於提供隱藏性的資助,有違本港稅制的中立原則,何況倍數扣除亦容易引致濫用。為防範濫用而引入反避稅條文,反會令稅制變得複雜。因此,我們並不贊成有關的建議。不過,我們現有50億元的創新及科技基金,是可以提供資助,促使製造業及服務業創新及提升科技水平,向高增值發展。截至去年年底,該基金已撥款約32億元,資助近1 100個由科研機構及業界進行的項目。

     要推動本地創意產業持續發展,一個全面的保護知識產權制度是不可或缺的。香港有完善的法律制度,為專利、商標、版權和註冊外觀設計等提供保護。我們會定期檢討法例,以確保我們的知識產權法律切合當前需要。與此同時,我們亦會透過海關嚴厲執法,打擊知識產權罪行,保障產權擁有人的權益。再者,我們會透過不同的推廣活動,致力提高市民對知識產權的認識和尊重。我們會繼續強化保護知識產權方面的工作,提供有利本港創意產業進一步發展的創作環境和空間。

     就議員對知識產權的觀點,我有以下回應。首先,何議員建議,由譚議員闡述,指我們要平衡保護版權和合理使用,就這一點,我們已在版權條例下訂定一系列的允許作為(permitted acts),包括多項「公平處理版權作品」(fair dealing)的條文,使有關法例在保障創意成果的同時,亦能照顧合理使用版權作品的需要。我們明白,版權保護和合理使用間要取得平衡,亦要隨覑社會發展而變化。我們會不時檢討這方面的條例,並參考國際社會的做法,以確保條例下的允許作為切合時宜。

     至於何議員建議當局應推動「共享創意」(creative commons),我要指出「共享創意」是一種彈性版權授權條款,旨在利便版權擁有人透過簡單的授權容許別人使用其作品,其本質與版權法例並無抵觸。當局歡迎版權擁有人在尊重版權及符合相關法例的大前提下,透過任何形式的授權(包括「共享創意」)與別人分享其創意成果。「共享創意」的版權授權方式剛於去年十月引入香港,知識產權署已制訂相關參考資料,讓公眾了解本港的版權制度及使用「共享創意」授權條款時應注意的事項。

     余若薇議員及何秀蘭議員分別提到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及建立本土文化身份。現時民政事務局就文化政策已制定清晰的方針,就是要營造一個有利表達自由和藝術創作的環境,並鼓勵更多社會人士參與文化活動。在這個政策方針下,政府透過民政事務局對主要演藝團體每年均有撥款,香港藝術發展局對不同藝術形式的各項資助、教育及推廣計劃,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提供場地及舉辦/贊助本地節目和香港演藝學院對藝術人才的培訓等,這些均有助營造一個有利發展本地創意文化產業的環境,以發揚香港獨特的既有中華文化為基礎,也同時匯萃國際化特色的「一本多元」的文化定位。而就改善表演藝術如粵劇和音樂劇的營商環境,民政事務局即將委出的就主要藝團的資助制定新機制和評估準則的顧問研究,將一併研究和建議是否應在資助藝團政策以外,採取配套措施,去改善不受資助藝團的營商環境問題。

     就何秀蘭議員提及保障資訊流通及思想言論自由以激發創意和想像力,我除了深表贊同,也想向各位議員重申,言論及資訊自由是我們的核心價值,得到《基本法》和《香港人權法案條例》的保障。我們制訂各種政策時,必定會恪守這些原則,保障思想言論自由,不讓創意受到任何窒礙。

     創意產業一詞,其實是一個相對較新的概念,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定義,涵蓋的範疇也不一致。政府是按照現時在發展創意產業範疇處於領先位置的國家,例如英國,對創意產業的定義,擬定本港創意產業包括的經濟範圍。但社會上各行各業也需要具備創意和創新思維及意念,以推動發展。我聽到劉秀成議員力陳建築是創意之源的觀點,我們會不時檢討本港創意產業所涵蓋的範圍,以碓保政府能向本港創意產業提供適切的支援。

     主席先生,今天各位議員就推動創意產業發展提出了很多實質的建議,而我們亦作出積極的回應。我們會詳細考慮議員提出的建議,務求為本港創意產業提供適切及有效的支援,推動行業發展,為香港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多謝主席。



2009年2月4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21時47分

]>
Motion Thu, 05 Feb 2009 04:34:45 +0000
04.02.2009 譚偉豪議員就「推動本地創意產業發展」議案發言 /index.php/legco-speeches/motion/120-04022009-

譚偉豪議員就推動本地創意產業發展議案發言 

二零零九年二月四日

主席,我動議通過印載於議程內的議案。

主席先生,立法會過往一路要迫政府開職位,保就業、救中小企等等,我完全贊成。但係,只係治標不治本,唔能夠令香港長遠擺脫經濟困局。我認為,要令香港向新經濟轉型,創造新嘅競爭力,就必須靠「創新」和「創意」,因此,我今日提出呢個動議。 

【點解香港需要迫切發展創意產業?】

原因就係,好多人擔心,傳統產業逐漸萎縮,發展創意產業先可以為香港人,特別係年輕人,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尤其係特首多次講嘅高增值就業機會。

隨著珠江三角洲產業轉型,再加上金融海嘯嘅影響,當地有好多工廠倒閉,傳統職位流失得好多,製造業萎縮,又直接影響到香港經濟支柱之一嘅物流業,專業人士嘅職位亦往往受到波及。

至於金融業,以往每年都吸納一批大學畢業生,但係,係金融海嘯衝擊下,金融業已經成為裁員和收縮嘅重災區。

政府究竟有冇意識到,香港面臨嘅失業情況可以去到有幾差?政府亦唔好忘記,香港每年亦大約有18,000個全日制大學生和研究生投身就業市場,單靠本港四大經濟支柱「食老本」已經越來越行唔通。

 

【本地創意產業以往停滯不前,政府嘅政策和領導是否責無旁貸?】

中央政策組係2003年就發表過一份「香港創意產業基線研究」報告,將本地創意產業分為文化藝術、媒體、設計呢三大類共11個行業,分別係:1. 廣告,2. 建築,3. 藝術、古董與工藝品,4. 設計,5. 數碼娛樂,6. 電影與錄像,7. 音樂,8. 表演藝術,9. 出版與印刷,10. 軟件與電子計算,11. 電視與電台。我地不妨統稱為「創意十一行」。

報告出咗嚟,我地一等就等咗五年,特首先至係最近一份施政報告中講到,要成立創意產業辦公室,推動創意產業發展。政府以往淨係做研究報告,並無實質措施,得個「講」字,睇唔到有乜成果。就係因為政府推動不力,既缺乏有效的政策,又冇幫助業界打開國內市場,更缺乏整體統籌,令香港白白錯失了不少機會,以致香港缺乏創意產業嘅品牌和形象,導致「創意十一行」至今停滯不前,好似本地嘅電影和音樂行業,已逐漸失去優勢,政府實在係責無旁貸!

相反,英國倫敦雖然早已發展為國際金融中心,但由於政府有前瞻性,識得居安思危,從1997年開始,制定政策扶持創意產業,令創意產業每年有可觀嘅增長,到咗2006年已佔其GDP的8%,就業人數達200萬人,與金融服務業一起成為倫敦的兩大支柱。

在亞洲,韓國過去多年亦大力推動創意產業,在政府的支持下,韓劇和網上遊戲成功打入亞洲各地市場,讓韓國年青人獲得很多發展和就業的機會。

主席,我好想問下局長,政府究竟知唔知道,其他國家和地區發展創意產業所投入嘅資源和力度有幾大?係上個月,我同一啲業界朋友去咗上海,睇見上海近年積極推動傳統出版業向數碼出版業轉型,爭取到成立首個「國家級數字出版基地」,密謀發展成為國內數碼出版嘅龍頭。

而係今個月15號,一班業界朋友又叫我一齊去台灣,過往台灣投放好多資源,發展科技產業嘅成績有目共睹,而家佢地又積極發展數碼娛樂,所以,業界朋友好想了解一下,台灣有乜嘢政策去發展呢啲創意產業。

主席先生,業界朋友好心急去搵出路,而特區政府一路都冇去扮演一個積極參與嘅角色,令到業界好困惑、好失望。 

【香港點樣先至可以發揮到我地嘅競爭優勢,打破目前的困局?】

香港是個自由開放的城市,絕對有創作自由嘅空間。香港人思想靈活,加上多元文化的背景,資訊及言論自由、知識產權都獲得保障。這些都是發展創意產業的有利條件,亦都係我地市民最珍惜和最需要維護嘅資產。

不過,本地創意產業以往遇到唔少困難:本土市場太細,搵唔到足夠嘅供應鏈,行業之間又分散發展,完全缺乏協同效應,融資又有困難,最慘就係,政府對呢個產業缺乏清晰定位和明確嘅政策。

香港作為一個中國的國際都會,可以發揮重要嘅橋樑角色,特別係,係珠三角區域規劃中尋求新定位。最近,國家公佈了《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包括提出了建立“數字珠江三角洲”,促進網路資源分享和互聯互通,其實,香港業界面對嘅最大發展障礙係,未能同內地互聯互通。本地音樂、出版、電視、數碼娛樂等業界朋友向我反映,佢地面對嘅主要困境係,本土市場太細,大家都希望,特區政府協助業界通過 CEPA,用先行先試方式,打開廣東省市場,將香港定位成為珠三角創意產業中心。 

【特區政府究竟明唔明白,未來發展創意產業嘅核心動力係邊度呢?】
主席先生,要發展新嘅產業,一定要了解未來嘅趨勢,雖然創意產業並非新嘅行業,但業界一再向我表達佢地嘅憂慮,話政府真係完全唔明白,資訊科技對整個創意產業嘅發展係幾咁重要。我好想係呢度話俾政府知道,根據好多國家嘅發展策略,資訊科技,特別係數碼化和網絡化,係未來創意產業發展嘅核心動力。正因為資訊科技的進步,不斷咁拓展咗創意嘅空間。

舉個簡單例子,隨著寬頻上網、流動電話、Wifi等資訊科技普及之後,據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預計,數碼音樂銷售額在2007年將佔整體音樂市場的15%,達到29億美元,而且仲係每年急速上升,因為,發展數碼化和網絡化嘅創意產業,既可以拓展彊界,衝破本土市場嘅限制,又能夠激發Web2.0時代人人平等參與創作,令到從生產商到用家嘅整個「產業鏈」係網絡化下連成一體。所以,傳統創意產業+IT,絕非1+1=2咁簡單,而係潛力無限。

舉個例子,盛大集團是中國數一數二嘅網上遊戲公司,佢地嘅創辦人陳天橋曾經係中國首富,最近投資建設「起點中文網」,吸引到成千上萬嘅網上小說作家,收錄了20多萬本原創小說,目前註冊讀者超過2000萬,建立咗相當完善的創作、培養、銷售一體化的電子出版機制,一啲小說仲被改編成遊戲、電影、動漫,形成網絡原創文學嘅創意產業。

所以,資訊科技絕對可以令創意產業產生爆炸性嘅發展。 

【政府採取有效行動,而家已經係刻不容緩!】
我提出呢個動議,就係要促使政府盡快用行動去落實。不過,一講到落實,就需要錢,雖然錢並非萬能,但無錢卻萬萬不能,其實,政府係咪投放足夠資源,好能夠反映出政府係呢件事上面,究竟係咪真心實意去推動。因此,我建議,政府設立一個為數30億港元嘅「創意產業基金」,用途包括鼓勵更多創業者創業,資助大學進行創意產業研究和培訓人才,吸引外國知名嘅創意企業來港發展,促進跨行業合作,特別係促進網絡新經濟和傳統創意產業嘅合作。

我希望呢個動議,能夠令到香港的「創意十一行」可以發展,為香港人、尤其係年輕人,創造更多高增值嘅就業機會,甚至發展成為本港嘅第五大支柱產業。

政府將會係4月1號成立創意產業辦公室,呢個我係支持嘅。但好多朋友都向我表達憂慮,擔心屆時嘅主管官員係咪有足夠嘅能力和權責去推動創意產業。所以,我建議政府,開設一個D6级職位去領導創意產業辦公室,以確保真係做到高層次嘅策劃和統籌,並做好政府跨部門嘅協調工作,更要能夠代表到香港,帶領業界一齊去同其他城市的相關官員協商和合作。

最後,香港與其要救要保,不如創新路,但要創新路,首先要有新思維,仲要敢於承擔,呢個就係我對政府嘅期望。

敬請各位同僚支持我嘅動議,令政府盡快落實各項建議。主席,我謹此陳辭。 

 

]>
Motion Wed, 04 Feb 2009 10:25:07 +0000